首页

惠州丝足之恋

时间:2025-05-29 12:56:52 作者:“人工智能+”开辟就业新空间 浏览量:60952

  又有一批新职业、新工种上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公示,拟新增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

  很多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映射出产业变革新趋势、社会发展新需要。比如,拟增加的42个新工种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工种,在“动画制作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工种。这正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并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的体现。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是深刻的。人工智能催生了大批新职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根据行业报告数据,到2030年,我国AI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人。层出不穷的技术应用意味着新需求、新变化,让新职业拥有无限可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尤其是年轻劳动者可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发挥才能、绽放光彩。

  另外,这些新就业岗位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创造的新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服务等领域,这将促使就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同时,一些传统岗位会被取代或转型,就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一些行业及其从业者也开始享受到其带来的效率红利。面对越来越快的信息生产、传播、转化、更新过程,各行业从业者都需要积极拥抱新的时代,主动适应变化,提升就业竞争力。当下正值求职招聘高峰期,不少高校毕业生正朝着这些新职业方向努力。相信这些求职者已经在扩充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行业和岗位需求。

  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要想跟上人工智能时代的脚步,还有赖于政策支撑。近年来,我国着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增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人才。高校、企业也在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

  从社会保障层面来看,通过完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政策、建立灵活的就业保障机制、构建协商机制平台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加强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人机协作,则可以从实践层面缓解当下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

  (中国经济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一观察|“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

美国“旅行并游遍世界”网站报道称,春节假期是中国最繁忙的旅游季节之一,中国的入境游订单增长约10倍,越来越多国际旅客选择到中国各地参加节日庆祝活动。

中国农民丰收节:供销合作社系统内外联合助力农产品生产流通

火爆外网的“游中国”视频,绝大多数都是自由行。前不久,公安部、商务部、国家移民管理局三部门联合表态,旅馆业不得以无涉外资质为由拒绝接待境外人员。并提出将协调网络运营平台开设酒店英语等系列课程,免费为经营者提供登记入住、预订客房等酒店英语培训。

黑龙江双阳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结果公布 46人被处理

铁路工作人员提醒:旅客在乘坐火车出行时,一定要确保行李物品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下车前切记清点好行李物品,如不慎将物品遗忘在列车上,可第一时间联系工作人员或拨打铁路客服12306寻求帮助。(完)

【新春纪事】“最听劝老板”雷鹏琳复工记 新年计划满足更多网友的愿望

为发挥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优势,2022年,太原市政府与太原中院联合下发《关于建立企业破产暨执行工作府院联动机制的通知》,建立了太原市政府部门与太原法院“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合力处置”的制度化、常态化企业破产暨执行工作府院联动机制。

科技赋能,让千年壁画动起来(传承之光)

从研发团队发布的视频来看,这款昵称为“星期三”的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双足站立、稳定行走,还能整理衣物、组装台灯、更换灯泡、打螺丝……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